[词] 《水调歌头之愿民殷国富》
月夜何时现,昂首望苍天。试问不辞而离,后续是几何?我欲趁早离去,唯恐血汗全无。暂居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人着实累。 静卧床,隔壁乐,喧无眠。无可奈何,只因彼是东家!穷人一生为财死,笨鸟一生为食亡,自古如是。愿民殷国富,再现大唐贞观!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9日 07:24:08     分类:词
   17         5
[辞赋] 《赞庐山脚下冬景》
抬头望崇山峻岭,低头赏田园风光。蔬菜地里除杂草,棉花田里采棉花。来时顺小路而下,归时沿溪流而上。赣北之迷人冬景,中华之大好河山,竟无几人懂欣赏。此情此景不作赋,就称诗人也枉然!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04日 22:10:43     分类:新田园诗
   22         2
[诗:七言排律] 《乙巳年忆往昔有感》
少小离乡求生计,崎岖多舛苦硬扛。差事较真勤为本,与人相交善字先。矜矜业业投名状,诚诚恳恳被群嘲。揭竿明志难友捧,豪气冲上九云霄。以身作则无巨细,拟店为家舍我谁。破釜沉舟舟沉底,抛砖引玉玉未归。飞将李广运不济,王勃早逝帝犹怜。不屈不挠挫越勇,生死富贫任由天!
发表时间:2025年06月18日 00:23:27     分类:诗
   15         2
[碑记] 《威宁冬季》
黔西一县,名威宁,域内海拔均逾七百丈。群山起伏,登高望远,半里即陡峭,一里有九弯。四季寒温近半,有夏而无酷暑。天无三日之晴,地无三尺之平。村落建崇山之腰,公路修高峦之巅。县西南有松坡湖享誉在外,东境十万亩草坪美在其中,此邑为彝回苗汉等众族融合之宝地。县民勤劳朴实,乡邻互助。亲朋远至,端食倒酒,以迎来访之客。宰鸡缚猪,尽善宾主之德。 拙荆为本县民女,愚系外省他乡之婿。甲辰龙冬,夫妇携子赴丈人家共度新春。五九大寒,深夜天降鹅毛片雪,清晨屋外铺满银妆。闺隐于家,久得闲病。遂更衣外出,踏风雪而上。 行至街道,众商贩立于凛风之中,时而叫卖,时而与客议价。呜呼!叹经营之艰难,感生活之不易。百态人生,各有辛酸。或年少有为,或岁长而成,亦有奋之终生而无成者矣。功名遂大,然人生旅迹亦重,虽终无成,然勤则有义焉。明日善与否,皆明日事也。 新岁即启,万象更新,勉之!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27日 00:08:40     分类:其他作品
   16         1
[诗:七绝] 《赠柏林公》
忠厚仁孝侍慈母,兄友弟恭抚亲侄,知命续弦养幼女,高风骏节万世芳。
发表时间:2025年01月20日 00:19:53     分类:诗
   17         0
[歌行体] 《抒志歌》
鲲鹏游兮鸿鹄翔,壮士自强兮闯四方,英杰志得兮归故乡!
发表时间:2023年12月01日 23:58:10     分类:诗
   14         0
[诗:七律] 《题癸卯年夫人分娩产子》
三十七周转瞬间,四十一时分如年。双倍苦累娩一子,鬼门关前留英名。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11日 00:17:03     分类:诗
   18         0
[散文] 《论人性的善与恶》
《论人性的善与恶》 作者:杨溪诗客 近来,无意间看了好几例相似的新闻报道,引导我开启了对人性善与恶的深思。 中华民族文明史五千年之久,有关人性的探讨,几千年来几乎从未停止过,最为人乐道的讨论应该就是以儒家的两位先贤代表,孟子的“性善论”以及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这二位皆是两千多年来世人所公认的大思想家,他们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大爆发的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虽各不同,但在后期的实践中得到验证,都各有道理,因此引得无数后人深思与讨论。永盛才疏学浅,却也喜文摆墨,今在此恬不知耻的发表一些个人拙见。 以近些年我个人的所见所闻,在经历无数次的深思后所得出的观点,与儒家孟子和荀子两位先贤的思想相比,略有所同也略有不同。人性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善和恶其实经常在人的一念之间。人都有两面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恶面。善与恶都是来源于一个人所接受的思想教育以及生活经历。 高智商造就了人的超强模仿能力,从幼儿时期的模仿走路说话,到长大出社会刚参加工作时学习行业的前辈如何做好工作,所有成长的过程都是先模仿。人在一两岁时便开始习惯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些小孩会主动与人分享,有些小孩则不愿意与人分享,这都是天性,因为这个年龄的人几乎什么都不懂,分辨不出好坏与善恶,需要家长给孩子做健康的启蒙教育,引导孩子对善恶是非有基本的认识,此时一个正确的引导格外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孩子今后的人生走向。待过一两年后年龄稍长些,到了三四岁的年纪,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授课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教导,所储存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对善恶是非也会有更清晰的认知。 事实证明,在思想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普遍要性善,而在错误教育的环境中成长的人普遍要性恶。南北朝时有一位文学家颜之推,其根据自身的经历教导子孙,并写了一篇《颜氏家训》,家训里面有一句:“父不慈,子不孝”,被后人称为至理名言,却也被很多人所误解其本意,解读为父亲应该给子女更多的慈祥宠爱,否则这个家庭的子女多不孝。其实,颜之推的本意是父母在子女的思想教育方面一定要多下功夫,正确的引导并给子女们适当的关爱,这才是真正的好家风。因此,思想教育从小时候就应该培养好,教育方式的不同,造就人与人的善恶之分,这也是善与恶的起源。 人在离开受教育的学校环境以后,生活经历也可改变一个人善与恶的观念。元代词曲人杨文奎在创作的《儿女团圆》里有一句“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句话其实确实有一定道理。人都是善变的,纵观古今都是这样,小到行为举止,大到思想性格。原本一直性善的人在经历了某些刻骨铭心的事以后,因内心的良知不够,或受利益驱使,或为报复,也或是胡思乱想而一时冲动,做出弃善从恶的反常举动;然而原本性恶的人,也可能因家人或良知的感召而迷途知返,最终由恶转善。民国时期的汉奸头子汪精卫,年轻时可以冒险刺杀清政府的摄政王载沣,最后却为利益而背叛信仰和民族。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时杀害两个亲兄弟夺得太子之位,在成为皇帝后却也造就了称颂古今的‘贞观之治’。抛却历史政治,其实在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情景,既有挚友反目亲人成仇的街巷丑闻,也有‘六尺巷’这般幡然悔悟的千古佳话,这就是因生活经历而导致性善与性恶的改变。 一个人善良还是邪恶,跟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思想教育和生活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世间没有人天生的性善,也没有人天生性恶,更不要轻易判定善良的人会永远不作恶,和曾经作恶的人永远不会浪子回头。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意志坚定的人能做到从一而终,而那些突然发生思维转变的人则是因为定性不够强罢了。为人处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09日 22:57:22     分类:其他作品
   13         0
[诗:七绝] 《对镜造型偶见白发》
正当而立顶毛衰,忽如野笋蹿地来。静守芳华平心性,发奋耕耘待明天。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17日 23:53:58     分类:诗
   16         1
[诗:七绝] 《题沉香美容馆门前欧月花》
灰藤土柳无人问, 待到花开漫枝头。 群芳争艳红白绿, 迎风招展贵宾留。
发表时间:2021年11月04日 23:39:35     分类:诗
   9         0

1 2 3
  • 27 条记录 第 1 页/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