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试论厉有为“咏牛”诗词的美学意蕴
试论厉有为“咏牛”诗词的美学意蕴1盘继培 《悟牛斋诗词选及诗评》是厉有为先生的一部力作(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12)。全书不仅有其丰富的题材,更有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就厉老“牛”意象旧体诗词的深刻而丰富的意蕴及美学价值进行深度阅读,可以获得诸多美感享受。 一、“牛”意象的主题风格 关于放牛,作者以写实的手法作了4首诗词,我们不妨赏读其中3首。其一,《牧牛》:“辽水一帆风,长堤万种情。黄牛悠自在,童子放风筝。”其二,“《踏莎行●牧童过江》:堤坝弯弯,江流荡荡,黄牛沉稳冲冲浪。牧童跳入水中游,扯着牛尾高声唱。 北调南腔,浑然响亮,书包放在牛背上。急流冲过急漩涡,险情过后书包忘。”其三,“《陌上花●日出牧归》:鸿雁远去云端,群鸟晚归深树,凛冽寒风,尘土起旋飞舞。孤舟一叶河边系,不晓船工何处?牧童愁,泳力难于泅渡,水深拦路。 架窝棚,夜伴黄牛住,战战衣单淋露。噩梦惊魂,哭叫谁来助?浑身汗冷牙根抖,悔把归时耽误。五更天,对岸鸡鸣烟渺,待归滩渚。”《牧牛》,这首五绝言简意赅,前两句写辽水风帆,长堤风情,意境宏阔。后两句写黄牛和童子,用“悠”字表现黄牛食草的自然形态;用“放”字写童子放风筝,反映童子牧牛欢快悦愉心情。表现手法上对仗较工,留白较多。《踏莎行●牧童过江》,从内容看,写牧童放牛过江,“跳入水中游”“扯着牛尾高声唱”的喜悦心境。全词意象鲜明,语言诙谐,“险情过后书包忘”,把牧童稚气调皮,表达得活灵活现。《陌上花●日出牧归》,从内容看,词状写了作者少年时代的牧牛经历。全词用艺术的手法,描写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的日出牧归情况,实景实真,再现真实生活。从上面三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厉老少年时期牧牛既有无忧无虑优游之情,但更多的是艰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厉老少年时期的牧牛经历,为他后来深切关注民生,当好人民的“孺子牛”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关于咏牛、赞牛,厉老用了写意手法。我们再来欣赏两首:《鹧鸪天●拓荒牛》:“一纸匆匆调粤疆,兼程风雨拓新荒。蓝图欲改千秋史,方略更张百代乡。 担木轭,斗蝇虻,身心汗泪夏成霜。新城一夜非神话,散去阴霾万丈光。”《八声甘州●深圳拓荒牛雕塑》:洒一腔热血去耕田,负轭沐晨光。奋蹄原野上,力雄气壮,志气昂扬。拔掉穷根山倒,骤雨拓蛮荒。步步留深印,总向前方。 双角一挑城起,四蹄降魉,崛起南疆!路新凭开创,血汗铸华章。起高楼,摩云亲月,建园林,亭榭韵悠长。莲山上,伟人开路,脚步铿锵。厉有为先生于1992年12月任深圳市市长,之后又任市委书记,他的诗词选材最多的是深圳特区建设。前一首“拓荒牛”写了“身心汗泪夏成霜”“新城一夜非神话”的艰辛,蕴含深沉的“深圳体验”。后一首“牛雕塑”写的是深圳精神,是大题材大主题,但切入点小,从拓荒牛雕塑入题,上片写拓荒牛粗犷雄伟、坚忍不拔的气质;下片写改革创新,拼搏向上的艰辛,深圳崛起的成果。在表现手法上铺排有序,层次分明。凸显重大题材的精神向度。关于悟牛、识牛。由于作者从小就放牛,与牛打交道,对牛的习性、功能有耳濡目染的熟悉了解,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悟牛斋”,诗曰: 牛悟我来我悟牛,苦作一生热汗流。鞠躬尽瘁为大众,骨角皮肉不曾留。一悟再悟天天悟,一修再修日日修。悟得牛品多奉献,修得人生少烦忧。 这首诗集中写识牛悟牛,从厉老诸多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牛”悟得透彻。牛,在他心目中已经人格化、偶象化。他悟出了牛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美好品格,悟出了牛无私奉献的精神,悟出了牛奉献多,烦忧少的性格。三十多年来,厉老一直在收藏牛雕、牛绣、牛画等关于牛的工艺品和关于牛的诗文,并把收藏的牛雕等工艺品1500余件全部捐献给深圳市政府。 二、“牛”意象的精神家园 厉老在后记中自述:“党的宗旨是我一生的精神支柱,符合这一宗旨的,我就去追求、去探索、去拼搏;违背这一宗旨的我就去反对、去斗争。”认真阅读厉老有关“牛”意象诗词,其中包含丰富意蕴,具有像牛一样为人为事为官的优秀品质。为人,为民服务孺子牛。这里的“人”不是个体,而是人民大众。前面说了厉老贫寒出身,阅历丰富,曾身居高位。正因为这样,他的诗词常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反映人民大众的困苦与情感,尤其是下层人民,总是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帮人民所需。我们从下面这首词来体会:《杏花雨●找水》:市民夜半难安睡,等待深更接水。大桶小盆分配,街口排长队。 可知政府心操碎,四处找寻源水。上项目超常规,水到心田美。深圳是全国七大缺水城市之一。厉老履任之初,面临百万市民连夜排队接水,居民楼二层以上无水,52个工业区停水……经过多年的努力,109千米的引水路线,其中70多千米涵洞,把水引入西丽水库,又连铁岗水库。工程之巨,耗时之长,投资之大,代价之高,前所未有。厉老从政三十多年,从基层一步步打拼,多岗位多环境锻炼,职位不断高升,最后成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不管职位怎么变化,他崇尚牛德,践行牛品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并用“孺子牛”精神自明自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读书知理当为国,从政甘为孺子牛。”(《从政》)。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画面感很强的词:《烛影摇红●打工者的窘境》:月上天穹,海边浪涌清清冷。凉风摇树响沙沙,灯照双人影。漫步轻盈曲径,并肩行、相心许永。论婚谈嫁,海誓山盟,涛声作证。 回到工棚,熄灯暗暗无人醒。悄悄爬铺有微声,当是更深静。虽盼光明美景,但思忖、佳期怎定?寄居何处?答案无踪,听天由命。上片写了时间(月上天穹)、地点(海边浪涌清清冷)、人物(灯照双人影)、事件(论婚谈嫁)。下片写夜更声人静,二人各自回到集体住宿的工棚,猛然又回到了现实中。“寄居何处?”天大的问题山一样横在面前。要结婚房子在哪里啊!房价高深吓死人,哪里是我们买得起的啊!“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词十分接地气,体察民情,关注民生,表现作者为底层民众的疾苦鼓与呼的民本理念和美好心灵。读后给人以亲临其境、亲闻其声的感觉。为事,创新发展拓荒牛。厉老参加工作后参加了共和国非常时期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筹建“二汽”, 建设“三线”,然后到深圳特区参加城市建设,每一步都是拓荒之路,建设之路,攻坚之路。“一纸匆匆调粤疆,兼程风雨拓新荒。蓝图欲改千秋史,方略更张百代乡。”(《鹧鸪天●拓荒牛》);又如“路迢迢,布满荆棘,水远山高。”“夜战车间,抢工时每每通宵。中兴大业心宣照,劲冲天,热火燃烧。志弘道,奉献青春,分外妖娆。”(《高阳台·忆参加“二汽”“三线”建设》),还如“洒一腔热血去耕田,负轭沐晨光。”“双角一挑城起,四蹄降魉,崛起南疆!路新凭开创,血汗铸华章。起高楼,摩云亲月,建园林,亭榭韵悠长。”(《八声甘州●深圳拓荒牛雕塑》)为官,艰苦奋斗老黄牛。牛,自古以来便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精神象征,是美好吉祥的传统寓意,是勤劳工作的代表。作者在《秋波媚·奔“三线”》自注:我是1967年5月由长春“一汽”奔赴鄂西北郧阳地区筹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参加“三线”建设,为的是准备打仗,当时“二汽”以生产军用车为主,是“三线”备战项目,我是第一批参加“二汽“建设的人员之一。他在词中写道:运筹“二汽”奔“三线”,“为国别荆妻。缺柴少米,山为驻地,矢志难移。”(《秋波媚·奔“三线”》)“为官本是拓荒牛”。厉老唯牛是崇、唯牛是尊、唯牛是敬,下面这首词中“老黄牛精神”呼之欲出。《咏牛》诗:模范标杆尊上臣,缺柴少米不嫌贫。终身不叫一声苦,传世酬劳几代人。虽任鞭笞无怨恨,漫吟痛苦守嶙峋。人间世道多掺假,只有牛途总认真。颈联和颔联,总结出了牛的特点,突出了牛的无私与奉献。尤其是任劳任怨的精神。这是人类精神层面所稀缺的,对人们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之所以爱牛的感情原因。从艺术上看,采用流水对手法,对仗工稳,生成警句,是为佳联。“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因此,一首词有无境界,是衡量诗词作品是否美的前提。而“境界”的核心是“真”。真实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而不必去雕饰。纵观《悟牛斋诗词选及诗评》,其诗词创作做到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保证了“源于生活”,富有生气,而不是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出乎其外”,保证了“高于生活”,是对生活实境富于理性的加工与提炼。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当代旧体诗词创作就会写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牛”意象的美学价值 罗丹曾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利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厉老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的大师。他志趣高雅,阅历丰富,对写作传统诗词执着追求,他有关牛题材诗词具有多维度的中华美学精神。1、明白晓畅的语言美。20年前,湘潭大学羊春秋教授谈我国诗歌发展三条规律之一是:“从庙堂文学到民间文学——就是要走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认真阅读厉老的诗词,给人最深印象是,他的诗词既有旧体诗词的格律美,但又不为旧体诗词的格律所束缚,很少用典,无生僻词汇,没有装腔作势,用白话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欣赏一首词:《水调歌头●心路》:江阔凭鱼跃,地广任鹰飞。险峰峻岭翔过,何惧逆风吹。宁愿刀锋玉碎,不可身心后退,信念怎能摧!捍道怕何险,卫义敞心扉。 风口里,浪尖上,志为民。国家为大,公利前面大无畏。蔑视荣华富贵,不慕金钱权位,争理几轮回。私利随抛弃,生命可光辉。全词语言简洁明快,一语中的,干净利落。诗词创作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语言要用生活中的鲜活语言,不能用过时的“死”语言。2、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细节是诗词创作的生命,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次回头、一种姿态,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的想象,最能真切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如果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诗词就会平淡乏味,缺少表现力。厉老的诗词细节描写也十分入微。如 “慈母掀锅,蛋蒸两只亲施”, (《高阳台●生日有感》)写出了母爱子的深情。“大桶小盆分配,街口排长队”,(《杏花风●找水》)表现出因缺水给人民生活带来十分不便。再如 “牧童跳入水中游,扯着牛尾高声唱”(《踏莎行●牧童过江》)把儿童稚气调皮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3、灵动活泼的意象美。意象是意与象的拥抱,主与客的融会,我与物的化合。象是客观景物,意象即不再是客观事物了。如《烛影摇红●打工者的窘境》,一联串用了“月上天穹”“海浪清冷”“凉风”“灯照”“双人影”“工棚”“熄灯”“爬铺“等八个灵动意象,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通过这些典型意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打工者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就是按照文学要求来创作的当代旧体词,写出来就有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美学价值。
发表时间:2023年02月16日 15:09:41
分类:诗词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