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军旅诗评(27)
【军旅诗评】(27)朱洪滔(江苏)瞻仰淮海战役烈士墙大理石中留刻痕,提钩撇捺照乾坤。 英名本是血书就,触摸犹还感体温。 雷海基点评:上联写景细致、形象,是实写,下联转到虚实结合,烈士名字是实,血书和体温是虚写,实写是载体,虚写是诗意。实写是铺垫,虚写是深入。实写的表层,虚写是内涵。实写出形象,虚写出神韵。此作很好地体现了这个艺术手法。 卢冷夫点评:小诗凝练又深情,把这份崇敬缅怀写得真切动人。大理石材质的烈士墙无比厚重,融入文字刻痕与英烈精神,“提钩撇捺”喻英名如笔墨映照天地,触摸墙面犹感知英烈体温、不朽记忆。 孙继革点评:因转句“血书就”深切有力,使结句强烈的主观感受变得真实可信,烈士墙仿佛真的有了温度,可触可感,让人动容。 蔡大营点评:绝句结构精巧,意蕴层层深化。尤其是转句的“血书就”赋予了烈士墙的历史悲壮感,结句的“感体温”更是借助由诗人情感向烈士体温的跨维度、超通感式表达,使烈士的英名转换为可感知的生命温度,有效地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 朱洪滔(江苏)老兵胸前军功章成排缀满旧军装,颗颗曾经是战场。抗日长征连抗美,何时丢下手中枪。 雷海基评:小诗在新旧时代连接,壮阔的时空转换中生发情感,情感浓烈,意蕴深沉,气象雄健。 胡显祥点评:颗颗军功章记录老兵烽火征程。结句稍弱。 朱洪滔(江苏)谒王二小纪念雕像英雄凝目望家乡,犹忆硝烟浴太行。风过松林声咽泣,如歌二小放牛郎。 胡显祥点评:以代言手法写雕像凝目起笔,借“硝烟太行”“松林咽泣”造悲壮氛围,将英雄与放牛郎身份呼应,简洁有力。转结衔接稍显仓促,让读者有“隔”的感觉。 2025年11月4日
发表时间:2025年11月18日 07:11:05
分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