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秋雨无收
◉ 王綮(河南郑州)河南的秋天,今年不像秋天。往年这时候,天高云淡,田野金黄,空气中飘着晒场上的谷香和柴火饭的烟火气。可这一季,雨一场接一场地下,没完没了。上周还有十几度的暖意,今早一睁眼,窗外风急雨骤,气温已跌到个位数,冷得人直打哆嗦。风从门缝钻进来,裹着湿气,吹得人骨头发凉。这哪是深秋?分明是一脚踏进了冬天的门槛。更揪心的是乡下。前些天通电话,表姐月英在那头叹了口气:“地里的庄稼,全烂了。”我心头一紧:“怎么不收?”“收不了啊,”她声音低下去,“地里全是水,一脚踩下去,泥浆没到小腿肚,机器进不去,人也走不动。”她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像是在讲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可我知道,那平静底下,压着多少说不出的苦。秋天本该是笑着收割的季节。镰刀挥动,玉米棒子咔咔落地,花生连根拔起,红薯从土里滚出来,沾着新鲜的泥土香。家家户户院子里堆满金灿灿的收成,老农蹲在墙根下抽旱烟,脸上是踏实的笑。可今年,庄稼还在地里站着,叶子黄了、倒了、泡烂了,却没人能把它抱回家。那些熬过春播夏耘的老农,眼睁睁看着一年的心血在雨水里腐烂,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病倒在床,却无能为力。月英姐种了几亩玉米,原本也快绝望了。可她不肯等。趁着天难得放晴,天刚亮就下了地。一个人,一把镰,一辆小推车,在泥泞中一趟趟往返。玉米收回来,她又连夜扒皮、晾晒、打跺,全都整整齐齐码在院子里。她说:“再晚一天,怕是连这点收成都保不住。”我后来去接她来郑州照顾母亲,走进她家院子,那一垛垛金黄的玉米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从水灾里抢出来的希望。她手上有裂口,指甲缝里还嵌着泥土,可说话时眼里有光:“总算没白忙活。”不是所有人家都能这么幸运。更多的人,只能站在田埂上望着汪洋一片的农田,默默抽烟,一声不吭。他们不说痛,可那沉默比哭还沉重。这场雨,淋湿的不只是土地,还有人心。它冲垮了丰收的指望,也冲淡了农民对季节的信任。我们总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如今,种了未必有收,勤快未必能救回辛苦。但就在这样的无奈里,仍有人不肯低头。像月英姐这样的人,用一双脚、一双手,在风雨的缝隙里抢时间,抢收成,抢生活。她们不喊苦,也不怨天,只是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能救回一垛玉米,也要拼尽全力。夜里,雨还在下。我坐在窗前,听着雨声,想起田野里那些泡烂的庄稼,心里发闷。可又想起月英姐院子里那一垛垛挺立的玉米,忽然觉得,只要还有人在泥泞中坚持,在风雨里奔忙,这个秋天,就不算彻底失败。有些收获,不在粮仓里,而在人心深处。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0:46:44     分类:诗
   43         1
[散文] 郑州的冬,猝不及防
◉ 王綮(河南郑州)昨日还踟蹰在秋的尾声,今日却已一头撞进冬天的怀里。仿佛只是眨了眼的工夫,园区里的树便从零星泛黄,变得满目金黄——那不是春日的嫩黄,也不是盛夏的墨绿,而是一种被寒风浸透后的明黄,是秋天谢幕时最后的回眸,也是冬天悄然降临的告白。清晨六点,天还没亮透,孩子就在卧室里窸窣翻找:“妈,太冷了!”她把小棉袄穿进毛衣里,又套上厚实的大衣,围巾一圈圈绕上脖颈,像在为自己筑一道抵御寒冷的墙。我站在玄关前,拉紧羽绒服的拉链,直抵下巴,可冷风仍如细针般,顺着领口、袖口钻进来,刺得皮肤微微发紧。这哪里还是深秋?分明是一场毫无预兆的“一秒入冬”。推开楼门,郑州的早晨已是冬的模样。街道两旁,行道树披着金黄与褐红,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静静燃烧着最后的热烈。电动车穿行其间,骑手们裹得严实,头盔外罩着棉帽,围巾遮住口鼻,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成一团,又很快被风吹散。上班族脚步匆匆,大衣翻飞,身影融入阴沉的天色里,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清冷而真实。走过园区景观带,抬眼望去,蜿蜒的道路、整齐的绿化带、灰色石砌的水景装置依旧精致,只是喷泉早已停歇,只留下干涸的池底和沉默的轮廓。那栋玻璃幕墙的建筑静默矗立,映着铅灰的云,像一位冷静的旁观者,看尽人间冷暖流转。此刻,连它光洁的表面也泛着寒意,仿佛窗缝间都能渗出冷气来。办公室里,落地窗外细雨零星飘落,无声滑过玻璃,留下歪斜的水痕。暖气尚未全开,手脚冰凉,唯有捧在手中的热茶带来一丝慰藉。走进大厅,看到同事们在工位上不约而同地缩着脖子,搓着手,低声议论:“今年怎么这么早就冷?”有人笑着摇头:“冬天来得太急,魂儿都还没跟上。”是啊,秋天去哪儿了?我还在回味银杏初黄时那一抹温柔,转眼就被推入凛冽的现实。没有过渡,没有缓冲,就像这座城市从不为季节留出喘息的余地。郑州的冬天,向来如此——干脆、利落、不容分说。可也正是这份突兀,让人格外珍惜那些细微的暖意:一杯热咖啡升腾的雾气,同事递来的暖手宝,孩子放学后扑进怀里的体温,还有黄昏时分,路灯一盏盏亮起,昏黄的光晕洒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像是给这清冷的人间,悄悄盖了一层薄被。冬天真的来了。它踩着落叶而来,携着冷雨而来,穿过城市的高楼与街巷,落在每一片变色的叶子上,每一阵穿堂的北风里。我们或许无法阻挡它的到来,却可以在心里留一缕暖意——那是对春天的期盼,更是对生活本身不动声色的坚持。窗外雨还在下,但我已不再觉得冷。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20日 10:07:03     分类:诗
   48         1
[点评] 青山文客《凤凰台上忆吹箫·乡思》的深度品鉴
这首词采用李清照体,我注意到李清照原词中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这类深闺意象,而青山文客巧妙将其转换为"稻浪翻金艳""雪映瑶廊"等田园风光,这种古今意境的转换很值得探讨。词中"柔柳凝光,远溪漱玉"开篇就构建出温润的故园图景,比李清照"秦楼"、"凤台"的封闭空间多了几分开阔。下片"情长"二字转折极妙,把思念从具象推向抽象,就像李清照用"新愁"呼应"新瘦"的手法。"星火微芒"这个意象最动人,既延续李清照"惟有楼前流水"的孤独守望,又以微弱星光对抗永夜,比原词多了希望。特别欣赏结尾"莼羹正香,共醉松冈"的留白。李清照典故中弄玉夫妇乘凤仙去,这里却落到人间烟火,用莼羹香气唤起初归的期盼,松岗醉饮又暗含超脱之意,三重意境叠得不着痕迹。上片工笔描摹的故园春色其实都是梦境,"犹见得"三字已露端倪;下片月下琴箫看似风雅,实则是孤绝中的自遣。最后归期虽近而醉语松冈,比直写欢聚更显情韵悠长。我从以下五个方面为青山文客《凤凰台上忆吹箫·乡思》进行深度品鉴:一、意象解构:古境新魂“柔柳凝光,远溪漱玉”以玉帛质感的通感开篇,将李清照“香冷金猊”的闺阁清寂,升华为故园山水的温润气韵。“稻浪翻金艳,雪映瑶廊”更以农事意象颠覆原典——易安笔下“被翻红浪”的慵懒红绡,在此裂变为田野的金浪与阶庭的雪色,暗喻乡愁在耕读文明中的双重根脉。“雁阵衡阳”取法易安“武陵人远”的离思笔意,却将桃源幻境锚定为地理坐标。当雁影掠过千山,李清照“烟锁秦楼”的封闭空间被撕开裂隙,游子目光终可刺穿重峦叠嶂。二、声律密码:断弦续韵“多少晨昏梦里”七字中藏锋三处仄变(“少”“昏”“梦”),似断弦琴瑟摹写残梦的颠簸,此与易安“休休!这回去也”的陡顿泣语脉息相通。然“星火微芒”以三平调(平平平平)铺展长夜星河,又较李清照“惟有楼前流水”的孤寂守望,多出烛照暗宇的倔强。最妙在结句“共醉松冈”:四字皆仄如醉步踉跄,以声律险峰模拟归乡的眩晕狂喜。较之易安原调“新愁”的平仄相间,此跌落式收束更具血性冲击。三、时空折叠:愁肠经纬上片“故园春色盈堂”实为幻术——凝光的柔柳、漱玉的远溪皆是记忆拓片。待到“旧日霓裳”显影时,真相乍破:盈堂春色原是梦中海市。这种时空叠印直承李清照从“被翻红浪”到“武陵人远”的蒙太奇跳跃。下片“霜鬓先凉”将流逝的岁月凝为体感温度,与“莼羹正香”的味觉灼烫形成冰火撕扯。当“松冈共醉”的想象压过客途寒凉,易安“一段新愁”的循环困境,终被归期在望的解救预言击穿。四、典故转生:仙凡裂变“月下宫商”暗扣词牌本初:萧史弄玉的凤台仙音。然而青山氏断然抛却仙侣乘鸾的结局,让琴箫坠入凡尘——松冈上扑鼻的莼羹热气、倾倒的酒坛,恰以人间烟火焐热了冰凉的典故青铜。李清照化用秦楼典故时,“念武陵人远”犹存仙凡睽隔;此词却令仙人醉卧青冈,让“水精帘里颇黎枕”的易安式孤绝,沉入大地温厚的鼾声。五、终极救赎:乡愁考古全词最重的一镐掘在“归期近”——李清照终身未解的“阳关三叠”离殇,在此被归程车辙碾为齑粉。当“松冈”替代“凤台”成为终极坐标,那些“惟有楼前流水”的守望,终化作莼羹里翻滚的曙光。青山文客的雷霆手笔在于:他把易安锁在重楼里的断肠词魄释放于旷野,让星火微芒点燃稻浪,教千年离愁在炖煨的陶瓮中咕嘟作响。这般乡愁,早已不是易安锦帕上的红泪,而是松针间渗下的琥珀月光。附原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乡思(李清照体)文/青山文客柔柳凝光,远溪漱玉,故园春色盈堂。稻浪翻金艳,雪映瑶廊。多少晨昏梦里,犹见得、旧日霓裳。凭栏久,千山障目,雁阵衡阳。 情长。此心怎寄?唯付与琴箫,月下宫商。叹客途迢递,霜鬓先凉。惟有乡心难逝,如永夜、星火微芒。归期近,莼羹正香,共醉松冈。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0:00:50     分类:词
   39         3
[散文] 晨雾与寂静
我穿过这片薄雾时,想起你曾说雾是夜的余韵。红砖教学楼在奶白色雾气里成了散落的积木,篮球架保持着昨夜投篮的弧度。树都退成淡墨的影子,每片叶子都噙着水珠,仿佛一碰就要落下整个秋天的秘密。湖水在远处蜿蜒,像是谁遗落的银绸。信号塔穿过雾层,试图测量天空与地面的距离。其实何必分清呢?当光从云隙漏下,所有轮廓都开始融化,柏油路浮成河,窗扉映出云,教学楼变作停泊的舟群。保洁大叔的身影在路口一闪,又没入更浓的雾里。他的扫帚声是唯一的标点,断在潮湿的空气里。我数着这种寂静,它细密如初生的蛛网,轻轻裹住匆忙的脚印、未亮的廊灯、以及沉睡在长椅上的落叶。这个清晨,整个校园都是半透明的。仿佛只要轻声说话,所有景致都会如水纹般荡漾开来。我站在雾中央,成了一株会呼吸的植物。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4日 08:48:32     分类:诗
   52         2
[新诗] 我与祖国同生
晨光切开薄雾,红旗卷起十月的第一声喧响我的年轮里,藏着四十六圈春天的密语而你的脉搏,正撞击七十六载山河的胸腔老街的糖画凝成金龙,风车转动彩色的光每一张脸都烙着烟火,每一寸土都酿着蜜我听见摇篮曲混着礼炮,在菊花的金黄里沉降父亲的黑白电视沉入旧柜,高铁正切开时代的荒他说的“响亮日子”,已长成满街霓虹与云端银翼我数过年轮里的泥泞与星斗,掌纹间奔涌着你的长江老兵在电子屏前挺直脊梁,战机拖曳彩烟如绶带他用硝烟酿的蜜,浇灌我窗台每一盆安睡的月光母亲说的蜜罐,原是先辈脊梁烧铸的瓷窑与钢桩暮色舔舐蛋糕时,烟花炸开成牡丹的模样我许愿的刹那,十四亿烛火正点燃同一片苍穹若你是长河,我便是水滴折射的朝阳今夜,赞歌裹着星河漫过广场我的生日烛泪滴入你的土壤——我们同生,如同种子与大地签约永恒的荣光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6:55:45     分类:新田园诗
   35         2
[点评] 童小汐《鹧鸪天·又临中秋有感》三阕评析
--秋声中的生命观照与哲思升华词心映照世情,诗笔勾勒人间童小汐的《鹧鸪天·又临中秋有感》组词以中秋为时序节点,通过三阕相互关联又层层递进的词作,构建了一幅融自然景象、社会关怀与哲学思考于一体的秋日长卷。这三阕词展现出作者从现实观照到超然静观,最终抵达历史虚无感的思维轨迹,体现了传统词牌与现代意识的有机融合。一、意象系统中的情感脉络组词第一阕以“斜雁南飞欲过冬。枯榆瘦影竞蓬松”起笔,通过“斜雁”、“枯榆”等典型秋日意象,瞬间勾勒出深秋的萧瑟氛围。“半园菠菜循墙绿,一院残花煮饭红” 一句尤为精妙,绿色与红色的对比不仅构成视觉上的反差,更暗含生机与衰败的并存哲学。这种对日常事物的细腻观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上片结句“安知灾后荒凉处,多少饥民待哺中”将词境陡然拓展,在中秋佳节传统诗词多写团圆美满之时,作者却将目光投向灾后饥民,展现了深切的社会关怀。这种从个人情感到社会关怀的转向,打破了传统中秋诗词的题材局限,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二阕情绪由激越转为沉静,“西海茫茫烟水凉,碧空万里雁飞长”展现出一幅广阔而静谧的秋景图。“我听师父吹横笛,一曲仙音破小窗”引入了听觉意象,以“仙音”比喻笛声,暗示了通过艺术与宗教获得心灵慰藉的可能。这种从社会关怀向个人内省的转变,构成了情感上的第一次升华。第三阕“遥看浮云攀玉峰。怅然一夜怕听风”则将情感进一步推向哲学层面。结句“依还兴废沧桑感,自古繁华终落空”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循环与人生虚空的深刻领悟。这种从现实到超验的思维轨迹,体现了诗歌特有的情感复杂性与逻辑连贯性。二、艺术成就与语言特色童小汐在词作中展现了对传统词牌的娴熟驾驭能力。三阕《鹧鸪天》均严格遵循词牌格律,前后片各三平韵,上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如“看焰火,斗星空”(第一阕)、“篱落下,菊花黄”(第二阕)、“叹客雁,去匆匆”(第三阕)等对句,均工整自然,无斧凿之痕。词人善于通过凝练的语言营造鲜明意象和沉郁情感,同时不失韵律美感。如“烟村泻尽秋千顷,斜月如眉愁半弓”中,“泻尽”一词力度十足,使秋意弥漫千顷烟村的景象栩栩如生;“斜月如眉愁半弓”比喻新颖,将弯月与愁眉巧妙结合,暗示了词人半愁半忧的心境。组词在结构上呈现出清晰的递进关系:第一阕关注社会现实,第二阕转向个人内省,第三阕升华为哲学思考。这种有逻辑的情感发展曲线,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三、文化语境与个人风格从词中提到的“师父”以及创作地点德令哈(位于青海省,藏传佛教影响较深)来看,童小汐可能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这也解释了第三阕中“自古繁华终落空”的历史虚无感。词作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一方面,词牌选择、格律遵循和意象运用都体现出对古典诗词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主题表达和思想内涵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有机的结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新力。童小汐的词作保持了主题的连贯性与逻辑的严密性。三阕词虽然情感走向各异,但都围绕“中秋有感”这一核心主题展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四、总结童小汐《鹧鸪天·又临中秋有感》组词通过三阕层层递进的作品,实现了从现实关怀到哲学超升的艺术跨越。作品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语言美与韵律美,又注入了现代人的现实关怀与哲学思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词人没有停留在中秋诗词传统的团圆美满或个人愁绪抒发上,而是将视野扩展到社会关怀与历史哲学思考,使这组词具有了更为深邃的内涵和现代意义。这种尝试为传统词牌的当代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堪称当代旧体词创作中的佳作。这组词作所展现的情感真实性、逻辑连贯性和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作者在诗歌艺术中的不可替代性。 附原作:鹧鸪天●又临中秋有感(三阕)◉ 童小汐(辽宁)一斜雁南飞欲过冬。枯榆瘦影竞蓬松,半园菠菜循墙绿,一院残花煮饭红。看焰火,斗星空。年年祭月古来同。安知灾后荒凉处,多少饥民待哺中。二西海茫茫烟水凉,碧空万里雁飞长。我听师父吹横笛,一曲仙音破小窗。篱落下,菊花黄。翩翩灰蝶采余香。村人户外闲聊久,相对无言看夕阳。三遥看浮云攀玉峰。怅然一夜怕听风。烟村泻尽秋千顷,斜月如眉愁半弓。叹客雁,去匆匆。至今杜宇尚啼红。依还兴废沧桑感,自古繁华终落空。乙巳年八月初九夜笔於德令哈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6:47:20     分类:词
   39         1
[新诗] 新城素描:高新的晨与昏
一、城市生长推土机的低吟,改写黄土的版图科学大道铺开六公里的银色琴键地铁八号线穿梭,将东区的潮汐搬运至四环外——天健湖站、轻工业大学站、郑州大学站站名如种子,在规划图上发芽而楼群是速生的竹林,节节拔高托起北斗的轨迹与传感器的脉搏二、产业交响数据流奔腾成河,在紫荆科技园的玻璃幕墙折射可口可乐的流水线,与长城基地的芯片共用同一套晨曦的供电系统积水潭医院的白色帆影,已泊入红梅街的港湾百名工人擦拭玻璃,像擦拭未来的瞳孔等待年末的啼哭,惊醒千张病床的安眠三、湖城晨昏天健湖的飞鸟,衔走旧日荒坟的磷火银杏叶以金黄偿还沙岗的债契拓荒牛的雕像,蹄印里蓄满创业咖啡的余温酒店灯火通明,投宿者用行李箱碾压兔群遗落的草籽,而胡辣汤的香气正从社区门口升起,与大数据产业园的代码在晚风**谋一场温柔的叛变四、烟火温度三蹦子电动车驮着黄昏,穿行于金柏路退休教授在广场舞的韵律中,调试人工智能的算法邻家少女弹奏肖邦,钢琴声撞破花窗与机械研究所的焊接光,结成星联盟约这里,面包挂在梧桐枝头,牛奶渗入地下水脉而洋房阳台上,晾晒的衬衫与专利证书共享同一根晾衣绳,轻轻勒紧时代的咽喉五、未来序章若太史公重临,他将以钢筋为竹简记载产城融合的史诗:不再是麻雀追赶凤凰而是凤凰栖居于每扇窗口,衔来硅基的黎明此刻,我以诗句测量新城的脉搏——北龙湖的倒影太轻,而高新之火正燎原在99平方公里的土壤里,神话破土成林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6:38:58     分类:诗
   79         1
[新诗] 幸福是块会发光的拼图
她短发里的银河开始打盹眼镜框住两个相贴的月亮当披萨在指尖变成星座透明手套便盛住了整个宇宙脆脆的声响淡蓝托盘是摊开的日记本番茄酱画出的等高线沿着嘴角 通往比彩虹更近的地方 你看 气球遇见商场的灯光时不锈钢扶手都化成了月光的滑梯总有些秘密要藏在褶皱里像她腕上红绳系的暖意或是你发梢的面包屑 在快门按下时突然长出羽毛当拥抱收紧 世界就缩成一粒慢慢融化的糖我们用它把每个寻常时刻拼成会发光的幸福形状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6:37:41     分类:诗
   29         0
[散文] 秋雨锁城
当雨曳着一条水汽饱满的暗线再次漫漉漉地爬上五楼的落地窗,礼堂似巍峨的大厦,只得默然矗立于一片湿漉漉的灰里。郑州的十月,竟令人难以寻见曾经那奔放且爽朗的秋韵了。雨意延长,白日的光变短了,这是一个使人消沉配合着持续不断的雨水的季节啊。天气变化每每快过人们的预料,前一日尚觉薄衣还算勉强,今日便不得不找出秋末才开始备着的厚厚衣裳裹住自身抵御寒流。楼外凉风挟着雨丝四处奔突,冷意浸透了衣衫,冰凉地贴近人的皮肤。风声呼啸盘旋着,风过处,花伞撑起的只是一方方虚设的小小天地,伞在风里束手无策地乱成一团,正如人心里挣扎的纷纭思绪。天气预报里数字生硬地印在屏幕,最高温度不过十三度,竟然比北京还要低出几分,往常“北方干燥秋凉”的预料,被异化为南方梅雨季的细密阴湿模样了。那散不去、推不开的沉浊闷气,终日里缠绕着吞噬着我们呼吸的感觉,冷却而粘腻,这哪里是令人畅怀的清秋呢?只得整天整天地困坐其间,去尽心续织每一个日子,疲劳深处也涌动莫名的几缕愁烦的泡沫。而从打字键盘发出的无休止的敲击声只是说明工作的继续,耳畔往复循环的电话铃音证明了事务的延续——只是偶然抬头时,窗外巨幅的铅灰色雨帘会蓦然撞进视野,浓重雨雾正裹紧着整个世界,压迫着心绪向下沉没。阴云铅块一般低低压着楼群,也坠得人心愈加沉甸甸,难得扬起眉头来了。然而郑州之于我,何尝又只是层云堵塞下的冰凉城市?这已是整整一个飘雨连月的季节了,几乎失却了阳光的踪影。雨珠一股股地在朝暮之间绵延不绝。街面的积水和树梢的潮湿协调一致,地面道路闪烁着暗沉沉的水光。雨打风吹之季,城中也堆积起了寒冷的讯息。是谁说过郑州属于“北方”?可除了低过北京的寒温,哪里还见得半点北地的气质?糊涂么又乱,这叫人难以分清南北的局面,叫人生出了难以排遣的茫然。所幸云层暗沉之间,亮起的不单是迷茫,还有我眼前一张张熟悉信任的面孔。渐渐地夜幕垂落,屋里的灯火次第点亮。家中暖黄的光芒跟窗口街对面路灯的光芒交错着融合起来,马路上的光在雨中迷蒙晕染,似蘸着一盆冷水泼墨一般,间或看到人影在灯光与湿气中显出轮廓。雨水穿过灯光时被照得透亮,竟仿佛带着几分暖意,剪裁出一方小小的温柔之地。是呵,云层即便把阳光藏得不留缝隙,却终究藏不住此地的真心——这里永无间隔安放着我的家与友伴,包容着办公室知心同事。情谊便是穿行在冷雨中的微光,人赖此而能够背负湿沉的天气前行,永不孤单罢。于是只想期待着了,渴望着有一个清丽的早晨,云突然裂开了一道缝,阳光油彩般灌下来,整座城市的街巷也便顿时豁然开朗——楼宇会被重新披上光泽,梧桐的叶子被骤然点亮;街道积水浮荡着光斑,高楼外面不锈钢条的轮廓鲜明地照耀了出来,皆如剑般劈开那座密不透风的雨城。人陷于郁悒之时,常以为弥漫的湿雾永难消散;但只需要一丝微光刺破黏滞的云幕,整个陷入昏蒙的时空便即刻显出清晰轮廓来了:记忆深处力量犹在,撑起我们对日头的期待——毕竟每一寸逐光之心,终将推开阴雨的低垂天幕。投稿窗口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6:36:40     分类:诗
   43         1
[散文] 羽脉
十月的长空铺开无字经卷,迁徙者以骨血为墨,在云层间续写亿万年未断的契约。当羽翼切开气流,那些震颤的振频里沉浮着整个星球的呼吸——此谓世界候鸟日昭示的真相:生命的丈量从无捷径,唯有以肉身搏击苍穹。华夏山河是这部史诗最厚重的书页。一千五百种飞羽划过天际线,恰似自然缀在东方衣袂的璎珞。青海湖的波光里,斑头雁降落时搅碎一池翡翠,三江源的晨雾中,翅影驮着破晓的金箔掠过经幡。这些年,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在羌塘草原延伸成屏障,野保工程的网格悄然接住迷途的羽箭——极地旅人褪羽换羽的轮回里,终于嵌入了人类守护的砝码。候鸟日唤醒的从来不止仪式。城市天台架起的望远镜,湿地边缘深浅交错的胶靴印,巡护员背包里焐热的馒头沾着草叶露水——所有凝视都在重织天地经脉。宣传展板前佝偻的老农忽然指认:“去岁受伤的东方白鹳,翅尖有处白斑”。此刻方知:每片羽毛的震颤,都牵连着大地的心率。然航道正在倾斜。气候变暖模糊了星象罗盘,风电场旋转的银刃割裂千年鸟道。亟待缝合的不只是迁飞通道,更是人心与荒野的隔膜。滇池畔的渔人收起绝户网,换作观鸟向导的哨笛;鄱阳湖的稻田竖起"候鸟食堂"木牌。当村庄的炊烟与雁阵在霞光里交融,保护才从纸页落地生根。不必追问为何追索羽翼的轨迹。当人类与候鸟在晨昏线上身影重叠,那振翅声早叩响命运同频的和弦——所有飞翔都在诉说:生命的韧度,在于学会在别人的航道上点亮灯塔。注:写在世界候鸟日。
发表时间:2025年10月13日 16:30:05     分类:诗
   28         1

1 2
  • 17 条记录 第 1 页/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