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诗论:阳春白雪与雅俗共赏的平衡
自从五四运动后新诗蓬勃发展以来,各类诗的风格流派便层出不穷,且整体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之前曾经听到朋友评价某首诗晦涩难懂,诗中的意象光怪陆离,不知言之何物。值得担忧的是,这种现象目前并不少见。 著名诗人艾青在他的著作《诗论》中提出:“诗是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这样的艺术的语言,纯粹的语言便是诗。那么何为好诗?我谨认为,在高雅性与群众性间找到平衡的,应该是大众意义上的好诗。 一首诗是“雅”还是“俗”该如何定义?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谨认为,主要是诗本身所写出的意象、所裹挟的感情与表达的思想决定的。而在这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应当是诗的感情与思想。诗所写的意象终究是为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举例可知,同样是写饮酒,有的诗写诗人把酒饯行,突出依依惜别之情,如妇孺皆知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的诗描绘饮酒人洒脱豁达的生活态度,如杜少陵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还有的诗描摹饮酒时人豪爽的江湖义气等。可有的诗意象中也有酒,却写官场推杯换盏、奢靡享乐,展示出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样的风气需要肃清;还有的诗一味的表现出借酒消愁、悲观厌世的消极态度,对读者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这些亦是不可取的。这种诗就脱离了“雅”的范畴,落入俗套。即使他们用多大心思雕琢文辞,这些诗的主旨与内涵在当今看来已经偏离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成为好的作品,更不会带来好的影响。 所以,只要诗的主旨与内涵积极向上,符合时代价值观,符合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它便是雅的。很多农民或工人出身的诗人与作家,他们的文字往往粗犷而简洁质朴,在某些批评家眼里,甚至还带着“土气”。但是他们亦能表达出强而有力的时代声音,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与学习,因为他们的文风是正的,他们的诗歌作品有土地的博大与朴实,有劳动汗水的深深烙印,更有家国的真挚情怀。由此看来,只要保持创新,保持正确的创作态度,加以不断的学习与积累运用,基本上就能避免落入俗套,向真正的“大雅”境界不断迈进。 要找到平衡的,不光有“雅”与“俗”,还应该有“虚”与“实”。 虽然现代诗之中有现实派与朦胧派等诸多不同的诗歌风格,但是所谓好诗统一的标准,不应该是过于缥缈虚无的无病呻吟。我们当代的诗,这一类现象尤为增多。甚至部分诗只是诗词意象的拼贴,旁人看来杂然无章,让人不知所云。这样的诗是没有精神实体的,只能当作一纸文字,其意义便说不清了。即使历史上不乏许多引人哲思的看似“虚无”的诗歌,但是当今更多的作品,是有故弄玄虚与哗众取宠的嫌疑。这样的不正文风是我们需要抵制的。艾青在《诗论》中提出:“艺术的语言,是饱含情绪的语言,是饱含思想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语言里面必须富有暗示性和启示性。”这也是为我们当代的大众诗歌文学创作的语言方面提供了一个准绳。所以即使诗歌创作的自由是不应该受到任何限制的,但是诗歌创作的初衷和其根本性的目的不应该背离与改变。在我们所创作的诗歌时,最基本的便应该是言之有物,从诗歌中实实在在提到的意象,合理的,自然的上升或者跳跃到自己表达的情感倾向,能给予读者相应的精神导向,最好能让读者读完之后有所共情,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而不是使读者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只看见满篇虚词,或是陷入到多种意象来回跳跃的弯弯绕绕里。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不同的诗派风格与诗词的意象情境来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虚与实的标准。作为诗歌的创作者,我们应做到的是心中有一把尺,依照道德标准与核心价值观及自身的境遇品行做好诗词的意象所言、情感倾向与精神导向的把控,努力让创作的诗歌成为艺术的语言、情感的语言、思考的语言、启示的语言、纯粹的语言。 作为新时代的诗歌文学创作者,我们的诗应该不仅仅要用作记录自己的情感与生活,还应该有寄托和承载我们对于社会与国家情感与思考的责任感,并且尽力将这份责任感付诸于行动。推动诗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让孤芳自赏的个人主义诗歌文学转变为兼具高雅性与群众性的人民诗歌文学,将诗的呼吸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
发表时间:2022年08月07日 13:45:08     分类:诗词理论
   479         0
[诗论] 好诗是情感的共性载体
遥记小时,随祖父首次读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短短几句,在祖父的耐心解释下,站在床前抬头望月的一幅景象便跃然纸上了,虽然还是一知半解,但那个叫李白的诗人似乎并不单单只是描述这幅画面,幼时的我似乎看见这几行文字中流淌出了一股淡淡的忧伤。 直到小学时,随母亲去出外地,一去便是两个多月,一天晚上我不经意的踱到阳台,望了一眼空中的圆月,几乎是十分自然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脱口而出,自己都不禁暗暗一惊。即使相隔古今,不同境遇与情况,同是思念,就能以诗共情。这便是诗无可替代的魅力。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而诗便是文字应用史上的无愧明珠。当文字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排列起来,形成一种意境或意象时,便能表达出一种情感倾向而引发读者的情绪共鸣,这便是好诗扣人心弦而引人入胜的原因,一些诗在更深层次的也会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考和思想,将是诗内容诠释的层次引向另一个高度,从而有了深刻的思想性。这样的诗往往能对读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好诗的标准之一便应该是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并驾齐驱。很多时候深邃而粗糙的语言给予不了诗词应有的美感,表达效果会大打折扣,给读者乏味刻板的观感,不一定是喜闻乐见的,所以其表达思想与情感的传播性也会受到阻碍。而有时如果仅仅是专注于雕琢字句而不赋予诗应有的灵魂内涵,再美的词句也是空洞而华丽的披风,只有随风飘摇供人摆布拼贴的命运。这样的词句,即使凑成了满篇虚词,于人的感觉也只是无病呻吟罢了。这样的文风既是降低诗歌整体的水准与背离创作的初衷,也是对文字和词汇的不恰当应用。 其次,好诗的感情应当是纯粹、率真而不做作的。仅拿流传甚广的唐诗《春望》为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自然地展现出作者焦急惶恐的心情,仿佛花也要为之溅泪,鸟鸣亦会惊心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从句中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诗人此时是真情实感的吐露,恰到其分的比喻与夸张与诗人在诗中所裹挟的真切感情相得益彰,具备的历史性、文学性、艺术性便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给予读者足够的情感与思想的双重共鸣,这便是杜少陵的《春望》能名句迭出且流传甚广原因之一。反观我们当代人的少部分作品,为了充分描绘美好的景色,便认为各种美词巧句绝对是多多益善,词藻华丽却扭捏造作,句式精美却言之无物,也难怪《诗品》中记载汤惠休曾曰:“谢诗如芙蓉出水,颜诗如错采镂金”。这是在评价谢灵运与颜延之的诗风,谢灵运的诗清新干净,而颜延之终身都认为此点为作诗的弊病。古诗如此,当今亦然。 所以,愚以为若要写出好诗,不仅需丰富的文采与积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与不扭捏作态的正确态度与文风更应重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诗作为人情感的共性载体的作用,为诗歌文化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发表时间:2022年07月28日 17:43:35     分类:其他作品
   451         1
[辞赋] 言志辞
辛丑深秋,凌霄霜降秋寒料峭,烟云沆砀夜面清窗,扶棂而望溯源往忆,探览今象哀兮叹兮,忽生惆怅平平三载,弹指将忘昂首对空,问天无羌俯颔凝思,顿发豪壮 鸿鹄有志,千丈乃发鲲鹏翔跃,万里无涯天骄其广,地傲其大山承其刚,水柔其华木端料直,湖平舟拏丝严隙合,势逢人恰吾怀大志,燕雀何察惟效孺子,骇世一霎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君子承道,道循理清君子明理,理行世中君子入世,世宏万均吾仅布衣,望明并分吾恳学问,望承国训吾专情操,望得冰心吾修至德,望益万民 老树盘根,叶茂根深百步穿杨,功到事成以实践德,行端心正以奋为志,志清路明铁骨铮铮,全力凝矣实处脚踏,高远心存长路漫漫,其修远兮与此言志,共勉骈进 -空谷 辛丑年秋 寒露初稿 万圣夜发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26日 16:20:18     分类:词
   533         0
[辞赋] 言志辞
辛丑深秋,凌霄霜降秋寒料峭,烟云沆砀夜面清窗,扶棂而望溯源往忆,探览今象哀兮叹兮,忽生惆怅平平三载,弹指将忘昂首对空,问天无羌俯颔凝思,顿发豪壮 鸿鹄有志,千丈乃发鲲鹏翔跃,万里无涯天骄其广,地傲其大山承其刚,水柔其华木端料直,湖平舟拏丝严隙合,势逢人恰吾怀大志,燕雀何察惟效孺子,骇世一霎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君子承道,道循理清君子明理,理行世中君子入世,世宏万均吾仅布衣,望明并分吾恳学问,望承国训吾专情操,望得冰心吾修至德,望益万民 老树盘根,叶茂根深百步穿杨,功到事成以实践德,行端心正以奋为志,志清路明铁骨铮铮,全力凝矣实处脚踏,高远心存长路漫漫,其修远兮与此言志,共勉骈进 -空谷 辛丑年秋 寒露初稿 万圣夜发
发表时间:2022年03月26日 16:20:18     分类:词
   514         1

1
  • 4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