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台江区诗词楹联学会2025年9月点评合集
发布时间: 2025/9/10 13:45:58 阅读:41次
舟行
杨光辉(浙江)
放棹烟波里,云深有梵家。
映窗莲欲绽,对坐饮桑茶。
王葆晨(福建)
点评:这首诗语言简练,画面感强,“莲欲绽”观察细腻,意境静谧。另外一方面来说,意象稍显跳跃,禅意引入略突兀,结尾“饮桑茶”与前文意境衔接稍弱。
别枝
李兴无(湖南)
春深日暖正当时,无奈缠绵惜别枝。
雨里随流离旧舍,道边附土托新辞。
但凭佼叶妆浓淡,且让谗蜂话睿痴。
化蝶重回栖息处,绿丛已是果参差。
刘杰文(四川)
点评:这首诗写花叶离枝的故事,很有画面感。春日里花叶不舍地离开枝头,在雨中漂泊后,落到路边泥土里扎根新生。它不管蜜蜂怎么议论好坏,只管让枝叶自在生长、妆点浓淡。最后想象自己化作蝴蝶飞回原来的地方,只见枝头早已挂满了参差不齐的果实。诗里没有哭哭啼啼,反而透着离别后的韧性,不被外界干扰,专注生长,重逢时看到新的收获,满是释然和希望。
卜算子·蒲公英与就业
张德松(辽宁)
不是爱随风,命赖风儿度。落地生根会有时,但靠春神主。
飞去也飞来,风止无由驻!待到黄花开遍野,众子飞何处?
白雪峰(河北)
点评:这首词作的核心意象“蒲公英”被赋予双重解读:表层是植物随风播散的自然现象,深层暗喻求职者被动择业的生存状态。“风”既是自然力,亦喻社会经济环境与政策导向;“落地生根”既写植物生长规律,又寄托对稳定就业的渴望;“黄花遍野”既描写暮春景象,又暗示求职者积压的困境。这种物我交融的隐喻体系,使自然现象与社会议题形成对应。
该词作在传统形式中注入现代性思考,没有特别华丽的词汇,语言质朴却意蕴深刻,全词无一冷僻字眼,却通过日常语汇的巧妙组合传递出复杂情感,恰如其分地实现了“旧瓶装新酒”的艺术效果。上阕“命赖风儿度”以口语化表达消解古典词的凝重感,下阕“众子飞何处”以疑问句收尾,打破传统词作收束模式,强化了现实诘问的力度。
当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时,个体如何寻找出路?这种以柔克刚的批判方式,正是古典文学现代传承的典范,故被推为优秀作品,供大家学习。
闺怨
毛远昊
陌柳行云双燕过,阑干独倚怕停长。
堂前月下海棠落,信里帘中归雨茫。
不见明眸回首笑,唯留夜烛阅成伤。
思量难把今宵度,怨得空言印绶郎。
林小傲(福建)
点评:此诗深得传统闺怨诗精髓,通过“陌柳行云”“双燕过”与“阑干独倚”的对比,巧妙勾勒出孤独意境。“堂前月下海棠落”以凋零意象隐喻青春消逝,而“信里帘中归雨茫”更以朦胧雨景强化盼归无果的怅惘。尾联“怨得空言印绶郎”直指古代功名与情感的冲突,具有社会批判深度。但不足之处在于意象选取稍显程式化(如夜烛、海棠),未能突破古典闺怨的固有范式。尾句“印绶郎”的指涉略显直白,削弱了诗的含蓄之美。部分对仗可更精工,如“明眸回首笑”与“夜烛阅成伤”的词性对应可进一步打磨。
山居
马文俊(云南)
悠闲漫步野郊行,不觉山间美景呈。
待月添灯游竹径,吟诗品酒茗茶烹。
蝉声涧水穿林唱,暮色松涛衬鸟鸣。
静坐心怡风作伴,荧光洗净六根清。
皇甫瑞平(内蒙古)
点评:此首七律写山居之景色与体验,表达了诗人安于宁静超然物外之情志,全诗以漫步野郊所见所听开篇。首联后一句以山间美景作结,以下内容当以此来生发,而笔者却“待月添灯游竹径,吟诗品酒茗茶烹”,且不说上下联对仗有欠工整, 游/竹径、茗茶/烹,此两句后三节奏不同步,结构也欠工整,就月下山间美景看得真切也有待商榷。虽也知笔者想表达“故烧高烛照红装”之游览不尽之意,但因铺垫的不够致使衔接上不够自然,读起来不流畅。颈联“蝉声涧水穿林唱,暮色松涛衬鸟鸣”,上下联对仗工整。如能将颔联与颈联调换一下,这样起承转合上更加顺畅一些,时序上也更加合理自然了。结句“静坐心怡风作伴,荧光洗净六根清”,随行随坐,随性洒脱,只是荧光有些太微弱了,可以再炼。
沁园春·国(通韵)
何英杰(广东)
北舞琼妃,南正花开,华夏宇寰。看逢留之水,滔滔滚滚;黄沱奔海,万里连绵。登泰山巅,临珠峰上,红日凌云何等观。孔门远,沁园春雪近,古往今前。
干戈几胜当年。至尊者,达则济世间。论英雄人物,在劫于难,逆行为进,力挽狂澜。志所追求,强而不已,但且迂拙还顾全。犹祈许,让坤灵无恙,国泰民安。
张学华(天津)
点评:作者以宏大意象抒写家国情怀,读来令人心潮澎湃,能深深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从北国风雪到南方花开,从黄河奔涌至珠峰凌云,视野开阔,气象万千,展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阕写景描绘山河壮丽,画面感很强。“北舞琼妃,南正花开”的设想很有意境,两者之间如稍加衔接,会让季节空间的转换更显自然。“滔滔滚滚”这样的叠词气势十足,若精简酌情对仗下,节奏会更加明快有力。“孔门远,沁园春雪近”的古今对照构思巧妙,既点了词牌,又致敬了经典,很是用心。惟“古往今前”一词稍显拗口,若能调得更顺畅些,意境的表达会更清晰。
下阕抒情议论豪情满怀。“在劫于难”一句,其本意是想表达英雄于劫难中奋起的精神,但用语上略有重复,若凝练为“劫中砺志”等,则更为精准有力。这里的四句如果调整得更加工整对仗,整首词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会再上一个台阶。
词的结尾“坤灵无恙,国泰民安”真情流露,凝聚了最美好的祝愿,非常打动人心。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激情与正能量的佳作。只需在格律精度与意象衔接上稍作打磨,便能更加出色。诗词创作本就是不断精进的过程,期待作者继续保持这份热忱,用传统的笔墨书写更多的时代新声!
放羊
王乐天(河北)
赶着羊群卷旱烟,锅盔啃饱陡坡眠。
秦腔苦韵破云雾,莫让青山困少年。
罗正贵(贵州):
点评:这首七绝以白描勾勒放羊人日常——赶羊、吸旱烟、啃锅盔、陡坡上酣眠,画面鲜活质朴。转句“秦腔苦韵破云雾”陡然提振,将山野劳作的沉缓与秦腔的苍劲交织,合句以“莫让青山困少年”破题,于乡土烟火中注入不甘困顿的少年意气,短章见深意。
不足之处是,描述的主角到底是少年本人还是其长辈显得有点模糊,若是长辈“卷旱烟”就好理解,但这样一来末句关于“困少年”的感叹就显得较为突然;若是描写少年自己,整体较好,但是少年就开始抽旱烟?或许当地的风俗便如此吧,可这还是有点超出普通读者的认知范围。另外用“苦韵”做渲染,感觉有点偏离正能量励志的主题。
大河晚景
闫志宇(山西)
东峻重关进,登高亦伟哉。
龟蛇山横立,佛寿雾中来。
绿树依崖断,清云绕塔开。
晚霞随落日,人自独徘徊。
聂涛(四川)
点评:首联“东峻重关进,登高亦伟哉。”以动态笔法勾勒山河之势,“进”化静为动令关山有压迫推进感,可谓《诗人玉屑》“诗眼”之法,颇具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神韵;颔联“龟蛇山横立,佛寿雾中来。”神兽与佛家术语,营造神秘意境有诡奇幻丽之风;颈联“绿树依崖断,清云绕塔开。”“断”“开”二字极具张力,精准描绘崖树分野、云塔交融之态,深得宋人论“句中有眼”三味,神似摩诘“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空间层次感;尾联“晚霞随落日”反衬“人自独徘徊”以乐景写哀,恰如梅尧臣语“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
严羽谓“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此诗前六句,格力雄健、气象宏阔,而尾句突然收束于“独徘徊”,如洪钟余响,终归寂寥,正是盛唐诸公“雄浑悲壮”遗风。
此诗有两处有待商榷,“佛寿”意象稍显突兀,若未加注解,可能令读者费解;尾句“独徘徊”孤寂感与前文伟岸景象稍显跳脱,情感转折可再自然些。整体上平仄合律,对仗工稳,押韵整齐,乃传统近体诗规范,若依《沧浪诗话》,已属“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上乘之作。